來源:人民網-貴州頻道
7月13日,筆者從貴州省人民醫(yī)院獲悉,該院劉健教授、神經外科韓國強教授課題組博士研究生楊莎的文章被《Genes & Diseases》雜志(影響因子7.24,中科院遺傳學1區(qū)期刊)接收,團隊開發(fā)并驗證一種與免疫原性細胞死亡相關的預后模型并展示了膠質母細胞瘤腫瘤免疫微環(huán)境。
據了解,免疫原性細胞死亡(Immunogenic cell death,ICD)是一種特殊的細胞死亡形式,與免疫系統(tǒng)的相應反應密切相關。當腫瘤細胞或感染細胞發(fā)生細胞死亡時,可以釋放出一系列信號分子和損傷相關分子模式,如熱休克蛋白、ATP和核酸等。這些分子能夠作為免疫刺激物,激活和招募免疫細胞,特別是樹突狀細胞和巨噬細胞。通過攝取和處理這些釋放的細胞內容物,樹突狀細胞可以呈遞腫瘤特異性抗原,并激活T細胞和其他免疫細胞,從而引發(fā)針對腫瘤細胞的免疫反應。
基于34個ICD相關基因,作者成功地將GBM樣本區(qū)分為兩種ICD表達模式,并發(fā)現這兩種模式的免疫微環(huán)境存有顯著差異。隨后,基于兩種ICD模式之間的DEGs,研究者最終識別了4個ICD相關標簽,并構建了具有良好診斷能力的ICD相關風險評分模型。此外,風險評分與免疫微環(huán)境、藥物敏感性和腫瘤干性評分強相關。本研究進一步闡明了ICD在GBM中的可能機制,并證明了ICD與GBM預后和免疫治療反應之間的關系。本研究為進一步開發(fā)ICD誘導劑提供了新思路,促進了GBM精準個體化免疫治療的發(fā)展。該工作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貴州省科技廳科學技術基金、貴州省人民醫(yī)院博士基金的資助。(貴州省人民醫(yī)院)